常在農村看到,一些留守老人為了讓生活在城市的儿孫們回家后習慣農村生活,就自發改造廁所。因為沒有下水管網,無法改為水沖式廁所,就把原來的石板拆除掉,週圍密封后,再安上一個陶瓷馬桶,其良苦用心讓人動容。此次進行農村旱廁改造,可謂因地制宜,對有污水處理管網的村,就推廣水沖式廁所;對沒有污水管網的村,就推廣使用三格式和雙甕式。這種由政府主導的改造,從技術上來說,肯定比一家一戶自己琢磨着改,要更科學規範。
對於我國大多數農民來說,養老、醫療、教育基本上達到普惠,與這些政策紅利相比,人居環境這樣的硬件卻是改善緩慢。一方面有習慣使然,另一方面也有治理原因。事實上,隨着越來越多美麗鄉村的打造,制約農民改廁的並非觀念和習慣,更多的是農村整體污水管網的短缺,有的農戶即便蓋了氣派的小二樓,廁所也無法設計進樓內。有的自己花錢改造了下水管網,也是直排入河流或農田,造成二次污染。
如果能把改廁與治污統籌進行固然 ,但是污水管網的建設成本大,並非短期內可以全覆蓋,而農民們對改廁的願望已經非常迫切。如何儘快滿足農民的願望?農村廁所改造應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條件、供水條件、農民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因素,積極推廣簡單實用、成本適中、易維護、能越冬、農民群眾能夠接受的衛生改廁模式。重點針對嚴寒地區、缺水等特殊條件下的改廁模式開展技朮攻關,我公司研究開發的干封式糞尿分集廁所改造模式符合實際,有着可推廣的價值和意義。
付款方式︰ WeChat